朱是去年12月入职我们科室的同事。93年出生的姑娘,已婚未育。
年终清算结束后,我们比医院提前半天在系统内看到数据,领导要我们熟悉,作好回答医院的准备。我们四个做审核人员,挨个字段和服务商明确了含义,每人都自己作了笔记。三五天后,有家医院打电话问朱一个数字包含什么,是当时我们笔记的内容。她丝毫不带犹豫的转头问我,好像三五天前的事情从未存在过一样。
前天下午4点半,我让她到预发环境核对结算清单的展示是否有问题。直到第二天下午,她丝毫没有反馈的意思,我问她,看的怎么样。她吞吞吐吐的说,不知道怎么看。我说系统里其它模块有数据的,比如人员基本信息,就去核对;系统里面其它模块没有数据的,比如诊断手术信息,那就从你对结算清单的了解,去看展示出来的内容有没有不符合规定的。看了十来分钟,跟我说看不出问题。我拿过她看的单子,告诉她哪些一眼看上去就不对,比如“起止时间”后面只有一个时间的显示。她终于静静心心去看了一页半的清单内容。
她总觉得我在对女儿读书这件事上很佛系,我说,读书这事,7份靠天分,2份是她自己的努力,我的努力能有1成的作用就不错了。她觉得中国的选拔方式,努力是决定性的。
在和她相处的很多事情中,我逐渐觉得这个姑娘本身不聪明,还懒。比如从来不擦办公桌、座位边上别人给她放两个垃圾筒她就那么一直搁着。但是,一个不太聪明的姑娘,能考进公务员,曾经一定是非常努力的。所以,我们得出的结论时,她觉得考进了公务员,就再也不需要学习了。而且象她这样的人,不在少数。
比如,信息科的科长看不懂接口文档。我都纳了闷了,接口“文档”唉,又不是接口程序,都是中文字,静下心来看,哪个字哪句话看不懂啊?一个文档,还能难的过曾经的平面几何、二次函数吗?身边很多同事,读的高中都是我不敢奢望的,在人生的那个阶段,他们努力的程度是我望尘莫及的,达到的高度也是我难望其项背的。但是到了今日,我还能在工作中不断学习新的知识,他们却已经不会再吸收新知识了。
哥哥说,读书很大程度看天分,那些叫嚣只要努力都可以做得到的人,是自己从来没有感受过“天分”的存在。到了工作的时候,没有太难的知识点了,只要勤奋扎实,都能学得会的事情,大多数人却都躺平了。